日前,我省印发《吉林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绘制了今后五年全省中医药发展蓝图,规划了建设“大中医”和拓展“新业态”的路径,明确了让中医药发展加快步伐,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
《规划》明确我省中医药“十三五”发展目标: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与机制更加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得到巩固和加强;中医药服务网络进一步拓宽,中医药服务可得性和可及性明显提高;中医药学科建设、专科(病)建设水平得到巩固与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和能力明显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员的文化素养和健康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中医药协同创新成效显著,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业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凸显;形成有吉林特色的中医药资源、中医药教育、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旅游等多种中医药品牌,中医药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能力明显提高,中医药发展要走在全国前列。
全省中医药系统提出“三有”、“四大”发展理念。“三有”即让中医药有人管、有人干、有人信。“四大”即开发领导层、引起大重视;协调各部门、争取大支持;融入大卫生、发挥大作用;动员全行业、推动大发展。在这一理念引领下,我省在全国第一个形成最健全的省市县三级中医药管理体系。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中药企业工业产值1304.6亿元,连续十余年居全国首位,以中医药为主的医药健康产业已成为我省支柱产业。
我省将积极拓展中医药“新业态”,创新中医医院服务模式,推进多种方法综合干预,推动医疗服务从注重疾病治疗转向注重健康维护,发展治未病、康复等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医院实行融医疗、养生、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医院发展模式。
到2020年,三级中医医院建设中医特色健康管理中心和“治未病”中心。二级中医医院建设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和“治未病”综合服务区。地市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服务机构设立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和“治未病”科。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建立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30%以上养老机构开展中医诊疗,50%以上社区养老机构可便捷获取中医药健康服务。
发展中医健康旅游服务,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平台。实施“旅游+中医药”行动,开拓旅游发展格局,融入中医药健康旅游,开设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健康旅游路线,开发健康旅游产品。
我省将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中医对外医疗服务,全面推进多层次中医药对外医疗服务,全面推进多层次中医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深入开展高水平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根据区域特点,重点开展对俄、韩、朝、日的交流与服务贸易。到2020年,我省将建设1个中医药海外中心,或以我省为主,为1个中医药海外中心提供人才和技术。建设2个中医药对外交流与贸易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