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河两岸,一群群家燕在水面飞翔;净月潭边、莲花山上绿草如茵鲜花争艳;一列列满载乘客的地铁正驶向幸福的下一站……美丽长春,正敞开胸怀,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
多年来,长春市荣获了雕塑城、电影城、科技城、森林城等诸多殊荣。而今,它正向着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
长春的美,不仅在历史、在人文、在山水,更在自然生态之间。
百里伊通河 生态长廊穿城过
秉承“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的理念,近年来,长春市持续对伊通河进行综合治理,并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6月,长春市启动了新一轮伊通河综合治理暨百里生态长廊建设工程,并将其作为“一号工程”,统筹资源,部门联动,全力推进治理工作。
新一轮伊通河全流域综合治理,涵盖了四大流域——伊通河主河道,串湖流域,东新开河流域,永春河、富裕河流域;五大工程——防洪、治污、景观、交通和棚改工程。重点解决水质污染、水源补充问题。围绕解决点源、面源、内源污染,改善伊通河水质,通过建设污水厂及管网,治理雨水吐口,实施河内管道拆除及清淤,实现城区段应截尽截,应治尽治。治理后的伊通河,将打造成为最具吸引力和活力的绿色生态新地标,和谐人居新典范,城市建设管理新样板。
伊通河南段的南溪湿地公园已经粗具规模,包括公园配套路网建设、景观建筑和部分绿化也已基本完成。“彩织街南延工程已经完工,防洪工程的河道疏浚、堤防等分项工程除局部外基本完成,建筑配套管理房、厕所正在施工,东南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争取达到‘十一’开园的目标。”长春城投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工程部工作人员胡建春介绍。
在赛得大桥旁,民族广场作为影像民俗园的一个最重要景观节点已经建成,是整个伊通河中段工程的示范段。目前,机车广场、渔航文化园、畅游园、活水花园、治河广场、城市风情园、民族广场、松涛诗话公园同乐园、月荷文化公园、农耕生态公园等十大公园,爱琴岛、月亮岛两大河心岛,景观工程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伊通河北北段是伊通河综合治理的关键部位。“伊通河北北段工程改造期预计4年,总投资62.92亿元,北北段工程2016年开始,2019年全部竣工。”长春新区建委书记刘彦佐说,在完成河道淤泥清理及沿岸土方整理后,绿化种植将大范围启动。未来,伊通河沿线的绿化体系将直通北湖湿地公园,伊通河北北段将成为城市新景观。
长春地铁 一路欢声一路歌
2017年6月30日7时18分,伴随着首辆列车缓缓启动,长春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试运营。这是长春市继轻轨3、4号线之后投入运营的第三条轨道交通线路,也是吉林省首条地铁线路。至此,东北三省全部步入“地铁时代”。
长春地铁1号线车辆采用红白相间的车身设计,外观饱满流畅,内部的安全、乘客指示、便利化设施等一应俱全。由于长春冬季较为寒冷,因此长春地铁1号线列车具备超强耐寒力,可以在零下35摄氏度的低温条件下正常运行,因此获得“小雪豹”的美称。
长春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于2011年9月开工建设,总投资约161亿元,沿长春市中轴线人民大街敷设,北起北环城路站,南至红咀子站,线路全长18.14公里,全部为地下线路。长春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计划在2018年6月30日载客运营。
家住自由大路附近的83岁的关宝昌和82岁的老伴李桂秋特意一起来体验一下乘坐地铁的感觉,“我们在长春生活60年了,从马车、有轨电车、轻轨,到现在的地铁,见证了长春的每一处变化和成长。长春,真棒!”关宝昌骄傲地说。
“候车大厅都以红色为主色调,给人舒适整洁的感觉,看着特别美。车厢里也是红色和白色相配,好看,也干净!再就是虽然外面天挺热,可车厢内却凉爽宜人,乘坐地铁感觉就是好。”坐在舒适的地铁里,李桂秋心里特别高兴。
微信朋友圈、网络直播……6月30日一整天,长春地铁1号线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网红”,大家通过各种方式自豪地宣布:“我们坐上长春的地铁了!”很多市民的朋友圈也被地铁试运营的消息刷爆,而在车站内,一张张建设者的笑脸,一个个动人心魄的建设场面也迎来众人喝彩。
2017年6月30日,长春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也是一个新时代开始的日子。从此后,每天风驰电掣的地铁,将忠实记录长春精彩纷呈的故事,载着广大百姓的梦想驶向绚丽多姿的未来。
城市公园 处处美景醉人心
九月的长春,水墨丹青,景色宜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美好愿景,在这里正逐渐变为现实。
近年来,长春市紧紧围绕绿色生态主题,坚持增绿量、上水平、抓管护、出精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牢牢把握绿量是关键、民生是根本、生态安全是底线三大原则,以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深入实践城市绿色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城美的绿色宜居城市。
净月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净月潭因形似弯月状而得名,与台湾日月潭互为姊妹潭。净月潭景区处处皆景致,四季貌不同。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与山、水相依的生态景象构成了净月潭四季变幻的风情画卷。如今,净月潭已成为春踏青、夏避暑、秋赏景、冬玩冰雪的理想去处。净月潭不仅是生态休闲中心,更是体育健身的中心,作为长春市消夏节和长春冰雪节的主场地,相继开展了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净月潭森林马拉松、净月潭森林定向赛、净月潭自行车马拉松、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龙舟赛、旅游大集等赛事和活动。
每天晚饭后到百花园遛弯儿,是家住蔚山路附近的市民王女士的习惯。“百花园里特别漂亮,种植着200多种花卉,置身其中能缓解一天的疲劳。”王女士说。在长春的“生态版图”上,像百花园这样的开放式公园,已由2012年的38个增加到117个,有效满足了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
公园,犹胜花园,这是广大市民的亲身感受。经过一年的建设,长春市各大公园如镶嵌在城市里的一颗颗明珠,大放异彩、魅力四射。
自今年起,长春市致力于公园内的景观提升,将公园打造成景色怡人的花园。从南湖2号门景观提升,到长春公园和儿童公园的张拉模结构;从动植物公园的卡通和树洞仿生造型,到御花园形态各异的宿根花卉和修剪有型的树冠;从儿童公园立体牵牛绿化的研制,到胜利公园的百年陈列室……各大公园整体景观不断提升,市民在公园中体会到“移步换景”的美好感受。
浓郁的文化味,让如花园般的公园更显品位。为丰富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发挥公园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阵地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春市将文化艺术和园林景观有效结合起来,成功举办了“首届长春牡丹文化节”“幸福五月·郁金香飘”“书香换花香”“暑假动物保护教育夏令营”“百年回顾展”“激情兰桡音乐节”等25项活动,深受广大市民的认可和喜爱,游客量创历史新高,仅长春公园组织的“幸福五月·郁金香飘”活动,开园一日游客量就超过20万人次。
目前,长春市已经形成了以伊通河生态人文景观为轴线,百个城市公园、百条城市景观防护廊道、千点城乡绿色福利空间为骨架,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为“绿肺”,北湖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为“绿肾”,环城绿化带环抱,绿色村屯簇拥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对任何一个城市而言,生态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其品位和追求,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更是衡量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标准之一。
长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关于生态的描绘可谓浓墨重彩。毋庸置疑,追求绿色生态、打造宜居宜业的“绿色之城”,提升文化品位、打造内涵丰富的“品质之城”,已成为长春坚定不移的城市建设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营造优美整洁、温馨和谐的环境,进一步提高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长春为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不懈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