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8/3/21

在铁东区计生局、北门街党工委、办事处的创新工作方法、服务民生理念指导下,社区于2010年4月成立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以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为抓手,从关心育龄群众向关心计生群众家庭拓展,与创建和谐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相融合,不断完善创新服务方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领导重视

社区十分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服务中心工作,把这项工作做为社区的一件大事来抓,服务中心建立伊始就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计生委员为副组长,计生协理员及其他协理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健全管理机制、服务机制,完善基础资料,使服务中心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起来。

二、服务到位

服务中心以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为工作理念,把群众的需求作为优质服务的拓展方向,以 “以人为本,全面服务”为宗旨,开展了一系列的优质服务工作。

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服务中心服务对象为全体社区人群,服务范围涵盖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物质关怀、精神关怀、心理咨询、健康讲座、就业培训、就业安置、文化生活等,只要居民需求的,就是我们服务的。

三、效果显著

经过近半年的工作,家庭服务中心以其优质的服务已受到居民的认可和信赖。

(一)关爱就业困难家庭。服务中心紧紧依托劳动保障工作平台,采取为就业困难家庭提供就业信息、开发就业岗位、安置就业等多种措施帮助就业困难家庭实现充分就业。截至目前,全社区有下岗职工368人,实现就业353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就业率达95%,社区办理社保补贴7批、172人次。同时,社区还积极组织就业培训,11月1日,社区又有5位妇女通过社区的协调,参加就业技能培训,为再就业创造了条件。

(二)关爱生活困难家庭。除应保尽保外,对生活困难的家庭,我们服务中心实行大手拉下手,一对一的帮扶,每名成员包保一名到两名贫困户,为其解决实际困难。社区低保户陶斌,2008年因尿毒症去世,留下独生子陶昊楠和爷爷一起生活,爷爷也是低保户,生活十分困难,小昊楠现在上小学2年级,为了让孩子能够安心学习,开学后,陶昊楠的包保人---服务中心副组长高亮个人买了许多本、笔等学习用品送到小昊楠的家中,并鼓励他好好学习。服务中心对困难家庭的帮扶,使这些家庭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

(三)关爱“空巢”家庭。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空巢”家庭日益增多,这些老人感到孤独、寂寞,他们缺少的不是钱,而是关爱,服务中心为了使这些空巢老人走出家庭,融入到社会的大家庭中,组织成立了象棋、太极拳、乒乓球、文艺等10个兴趣协会,动员空巢家庭老人参加协会,参加活动,同时,社区也积极组织活动,丰富老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今年国庆节前夕,社区决定召开“迎国庆、促和谐”金秋联欢会,老人们踊跃报名,当天演出阵容庞大,有两个乐队和30多名老人参与演出,京剧、二人转、歌舞等17个节目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此外,社区还组织开展“七一征文”、参观英城监狱等活动,丰富的文化生活使老人们精神振奋,对生活的幸福感、满意度明显增强。

(四)关爱育龄人群健康。健康是家庭和谐的要素,因此家庭服务中心从健康抓起,促进家庭和谐。今年2次组织育龄妇女到春江医院和中韩女子医院免费进行健康检查,有60多人参加了检查,8人查出患有妇科疾病,体检使广大妇女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由于不知情给家庭带来损失,同时,为了给妇女的健康上“双保险”,积极宣传妇女“安康保险”,社区有10名妇女参加了保险,保险就是包平安,保和谐。

(五)关爱计生家庭。计生家庭是我们会的主体,也是我们特别关注的对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服务中心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8月,暴雨袭来,我们在抗洪抢险、组织疏散危房户的同时,首先想到的是我们平房委的计生家庭,这些家庭老的老、小的小,如果不组织人力帮忙,后果将不堪设想。 计生家庭庞丽梅家,孩子小,丈夫有时在外打工,我们把她家列为重点,只要一下雨,就象照顾自己的家人一样,去她家帮助往外淘水,帮助组织疏散,单玉家,子女不在家,房子是危房,每到下大雨社区人员都把他们老两口打车送到安置点,他们激动地说:“我的儿女不在身边,社区就是我的家,社区干部就是我的亲人啊”。

我们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服务中心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最近,又推出三项新举措。

1、建立社区计生家庭服务中心qq群,动员社区广大育龄人群加入qq群,尤其是近三年有婚育行为的育龄妇女,在群里将向群友们提供业务指南、生殖健康知识以及提示使用药具、落实节育措施、育龄妇女健康检查、就业信息等,方便、快捷地为居民服务。

2、发放“便民联系卡”,上面印有社区的电话号码及计生服务中心的qq群号,鼓励居民加入qq群,形成电话、qq全方位服务。

3、人口的老龄化使“空巢”家庭日益增多,这些“空巢”老人的子女们大多在外地工作读书,老人们缺的不是钱,而是关爱,因此,社区给空巢老人们的子女打电话,呼吁他们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家书,寄到社区,社区派专人送到老人家中,使老人们感受到子女及社会的关爱,使他们心灵得到慰藉。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