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青少年该如何保护自己

发布时间:2016/12/8

中学生自我保护
1 自我保护
去年3月29日,教育部、公安部、团中央、中国残联、全国少工委等五部委近日联合发出通知,将3月29日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做好安全教育,完善校内安全管理,引导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共同创建文明安全的校园。
中小学生是未成年少年,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容易受到不法侵害,除了社会要对未成年人应该提供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外,对于中学生来说,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是我们必须具备的技能。
一、影响青少年的安全问题:从目前来看,影响和危害青少年的安全问题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1、来自于校园的外部:包括校处的各类暴力事件,如打架、勒索、涉黑的各类活动和交通事故伤害事故等;
2、来自于校园的内部:包括由于各种疏忽而造成的各种的伤害事故,如运动损伤、电伤、溺水,也包括学生在营业性的网吧开展各种活动而造成的各种损伤。
二、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技能、要求:希望每一名同学都能够提高安全意识,珍爱自己的身体,警钟长鸣,不断提高预见事故的能力,严格要求自己,讲究安全秩序。为了有效地保护自己,在这里向同学们提供几条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自我保护方法、措施和要求:
1、记住可信赖的成年人的名单、电话,这样在遇到侵害时,可以及时寻求他们的帮助。
2、遭遇勒索时,记住勒索人的样貌,找到机会马上报告老师以至于警察。
3、学会拒绝不正当要求,坚决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比如让我们去打群架、赌博、去网吧、去看不良录像等等,我们坚决不要去,并劝说朋友也不要去。
4、上学、放学时,应与同学结伴而行,身上不要装过多的钱,不要携带珍 贵物品。
5、遭到坏人劫持、伤害等暴力侵害时,要大声呼救,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 反击。
6、不在校园内追逐、打闹、互相推拉,不在教学楼开展各种体育活动。
7、要珍惜生命。防止出现溺水、触电、交通安全事故、不要到有安全隐患的河涌、水库、海滩游泳。不要乱动带电设备,遵守交通法规,做文明的行路人;不在没有家长的陪同下私自组织各种的外出旅游活动。
8、培养正确的网络道德,不到营业性网吧参与各类活动;不与有不良行为的人员来往,将交友的范围界定在本班本校。
9、遇到问题、遭遇侵害时,一定要及时与家长、老师、公安机关取得联系。 “预防校园侵害,提高青少年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绝不能只是一句口号,为了实现新的目标、树立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每一位同学均应该本着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提高将安全工作做得更好。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