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直卫生计生单位、委机关各科室:
现将《四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信息发布形式:主动公开)
四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8年6月7日
四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四平市委办公室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四政办发[2017]71号)精神,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全省政务公开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函[2018]72号)和《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8年全市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四政办函[2018]28号)要求,制定我委2018年政务公开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责任目标。
根据2018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政府公务工作的决策部署和人民群众关注关切,以强化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等方面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和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以公开促落实,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服务,着力推动简政放权,大力发展健康产业。
二、深入开展公开解读回应工作
(一)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全面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市卫生计生委制定的政策,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都要及时公开,以公开促进依法行政和政策落地见效,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制定出台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的政策文件,要对公开相关信息作出明确规定,使政策执行更加阳光透明。
进一步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工作,对涉及公共利益、社会广泛关注的建议提案,原则上都要公开答复全文,接受群众监督。
(二)以重点领域公开为抓手,加大主动信息公开力度。
抓好脱贫攻坚、基本医疗、灾害事故援救等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并结合卫生计生行业特点,不断扩大信息公开范围。
(三)以政策解读为切入点,助力稳定市场预期
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做到政策性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出台政策后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或接受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每年解读重要政策不少于1次。
(四)以社会重大关切为着眼点,加强舆情回应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国办发〔2016〕61号)要求,增强政务舆情回应工作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实行通报批评和约谈制度,确保回应不超时、内容不敷衍。严格执行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最迟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时限要求。
三、努力提升政务服务工作实效
(一)围绕“只跑一次”改革,强化网上服务公开
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手段,扩大网上办事范围,准确公开办事指南。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编制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并公布清单。整合融入政务服务网,“只跑一次”改革所涉系统及数据库与政务服务网实现数据互通、信息共享,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甚至“不跑腿”,切实提升优质高效便民政务服务。
(二)围绕规范流程,优化审批办事服务
清理并公开群众和企业办事需要提供的各类证照、证明材料,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规范办事指南,办事指南之外不得再增加其他要求,办事条件发生变化的事项,应在1个工作日内公开变更后的信息。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要与实体政务大厅办事服务信息同源管理,做到指南信息、咨询答疑统一口径,确保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信息准确一致。
(三)落实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公开工作
按照《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和民生工程信息公开发布计划的通知》要求,及时公开发布推进实施医疗公共服务项目工作;巩固国家级卫生城市成果,强力开展城区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强化健康扶贫工作;巩固公立医院改革成果等工作开展情况,使政务公开成为促进依法行政和政策落地见效的有力抓手,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四、着力完善政务公开平台建设
(一)努力提升政务服务工作实效,强化网上服务公开。
完善网站的网民留言受理、转办及反馈机制,做好网民留言处理,畅通网民与政府间的有序互动。
(二)注重网站建设管理,充分发挥政务公开第一平台作用
加强网站内容建设,丰富信息资源,强化信息搜索、办事服务等功能。依托四平政务服务“一张网”,市卫生计生委网站进一步健全站点内容发布、组织保障等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网站用户信息保护制度,确保收集的用户信息安全。
(三)注重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协同共进,拓宽政务公开渠道
利用政务微信、移动客户端灵活便捷的优势,做好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和办事服务工作,进一步增强公开实效,提升服务水平。落实主体责任,严格内容审查把关。不发布与政府职能没有直接关联的信息,加强与市政府网站的沟通联系,围绕健康扶贫认真准备开展网站在线访谈工作,充分运用新闻媒体资源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畅通媒体采访渠道,不断扩大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
五、认真做好政务公开各项基础保障工作
(一)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审查
在政府信息公开前确定专人依法依规严格审查,落实公开属性源头认定机制,特别要做好公开内容表述、公开时机、公开方式的研判,避免发生信息发布失信、影响社会稳定等问题。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除惩戒性公示公告、强制性信息披露外,公开时选择恰当的公开方式和范围,依法保护好相关人员个人信息。
(二)完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目录
对历年制发的政府和部门文件进行清理公开,完成2008年以来的文件清理,确定公开属性,并做好公开工作。同时,要根据职责任务变化对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进行动态更新调整。目录编制要充分体现“五公开”、政策解读、舆情回应、公众参与等要求。同时,结合主动信息公开目录的梳理工作,开展依申请公开信息标题目录的梳理和公布。
(三)做好依申请信息的公开处理工作
畅通依申请公开网上受理渠道,提升回复效率。严格按照法定时限答复,做到有申请必回复,可以公开的及时公开,不能公开的在回复意见中说明理由,增强答复内容针对性并明示救济渠道。对依申请公开工作中发现的依法行政方面问题,及时提出工作建议。对公众申请较为集中的政府信息,可以转为主动公开的,应当主动公开。
(四)健全政务公开领导机制
健全政务公开领导机制,明确分管领导,成立领导小组,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及时做出人员调整,建立重大问题处理和工作部署推进的长效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