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发的《伊通满族自治县2018年脱贫攻坚“春季行动”方案》的要求,伊通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狠抓落实,第一时间进行详细安排部署,加大脱贫攻坚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大扶贫”战略,全面开展伊通镇2018年脱贫攻坚“春季行动”。
生髓健体,产业扶贫计之长远
一是夯实包保责任,开展备春耕、助春耕行动。自今年开春以来,伊通镇全体包保帮扶贫困户责任人共 458 人全体下乡,深入到自己所包保的贫困户家中,入户走访,详细了解其备耕生产的相关情况,并结合贫困户家庭备耕实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的帮助贫困户联系购买种子,有的帮助贫困户联系购买化肥,还有的与贫困户研究养殖鸡、鹅等养殖帮扶措施。镇农科站先后组织春耕科技培训2次,与贫困农户座谈交流6次,开展实地指导3次,切实为镇域内广大困难群众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送服务,帮助其解决春季生产中的各项难题。
二是依托就业招聘社会资源,开展促进贫困劳动力创业就业活动。春季,镇劳动保障所带领伊通镇23个村就业协理员及有意向外出务工人员参加全县就业招聘会,寻找就业机会。同时,各包保帮扶责任人结合自己所包保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及村上企业、产业等资源,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研究谋划就业机会,不断提升其自身造血功能,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全镇各村共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210余人的就业问题。
三是立足实际积极谋划保障分红,实现全镇贫困村扶贫产业项目全覆盖。全镇五个贫困村均有扶贫产业项目,分别是关家村光伏项目、跃进村育肥牛项目、利民村,前范村种水稻工厂化育苗项目、头道村养猪项目均完成建设和运营施行,今年年底均会有稳定分红。镇党委政府全力做好五个贫困村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及项目建设有关工作,成立贫困村扶贫资金监管领导小组,落实明确责任,全程参与监管扶贫产业项目。
整体提升,基础设施再营佳境
针对贫困村交通基础设施差的问题,多方协调资金,修水泥路修桥涵。今年全镇共有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个,其中扶贫3个,民宗3个,分别是关家村50.499万元1.086公里水泥路项目、利民村78万后山屯水泥路建设项目、关家村四社45万一公里水泥路项目、48万关家村三社1.1公里水泥路项目、跃进村27万修建盖板桥项目及北岭村24万修水泥路桥建设项目,不断完善项目相关内页资料,推进好相关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做好贫困村、屯通硬化路,确保工程按时开工。
针对部分贫困村饮水质量有待加强的问题,协调水利相关部门巩固提升安全饮水工程,努力确保贫困村村民喝上放心水。
针对部分贫困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不断增加环境整治投入,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截至目前,关家村、头道村两个贫困村已将环境整治工作发包给专人,专门的保洁员负责日常清理,逐步建立起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同时,注重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美化亮化工程,全镇五个贫困村均积极植树造林、栽花种草,其中关家村主要屯路两旁已完成小松树8500延长米的绿化工程,头道村沿线种花种草工程现已结束。
雨露润泽,教育扶贫应补尽补
镇扶贫办要求全镇各村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入学情况进行详细统计,结合相关资助政策,做好“雨露计划”统计工作。截至目前,全镇共有参与雨露计划学生4人,每学期可以得到1500元补助。共上报2名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
祛风驱寒,医疗扶贫托底救难
镇域内卫生院积极承担医疗扶贫责任,走村入户为贫困户补充完善医疗扶贫宣传板,宣传相关政策,帮助困难群众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防止“小病拖大,大病托重”。定期下乡开展义诊,截至目前共开展春季义诊活动3次。同时,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积极配合村上宣传好医保及商业保险理赔等有关事项,确保扶贫政策落地生根。
会诊把脉,扶志扶智擎画蓝图
高度重视政策宣传,扶贫先扶志。伊通镇党委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专项工作会议7次,由镇扶贫办牵头开展对全镇扶贫业务培训,切实做好宣传政策、走村入户发放精准扶贫宣传单页、包村到户调查指导、全面掌握各村扶贫工作情况等工作。全力推进扶贫项目,扶贫也扶智。实现5个贫困村村村有项目,关家村光伏项目、跃进村育肥牛项目、利民村,前范村种水稻工厂化育苗项目、头道村养猪项目到今年年底均有稳定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