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 走进图们市凉水镇河西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崭新光亮的温室大棚、一条条整洁平坦的村道、一幢幢红顶白墙的楼房。在村民高原的温室大棚里,村里的男女老少正忙着研究有机果蔬的下一步发展规划。
村民李老汉告诉记者,高原是大学学历,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食用菌专业,2007年毕业回乡后担任河西村有机果蔬项目负责人。和许多怀揣梦想的创业者一样,高原面对的第一个创业难题就是资金不足。“没有资金就无法形成规模种植,更无法吸引客商。”高原说。了解到他的难处后,河西村党支部为他介绍图们市扶持发展特色产业的相关政策,利用“兴边富民”行动补助资金建成有机果蔬大棚12个,温室1个,承包给高原经营。高原将自己的种植技术无偿传授给村民,带动60户贫困户,让众多村民变成致富能手,促进了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该村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在图们市,像高原这样借助兴边富民政策返乡创办特色产业致富的年轻人屡见不鲜。“2004年至今,图们市共争取兴边富民行动补助资金8696万元,实施项目218个,涵盖农房改造、村道建设、人畜饮水、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种植、养殖、特色村寨发展等产业项目,覆盖4个镇50个行政村,占全市行政村的100%,累计受益农户2万多户。”图们市民宗局副局长任翠告诉记者,兴边富民行动2000年开始实施,2004年图们市列入全国兴边富民行动重点县,每年享受兴边富民行动补助资金300万元,2010年至2012年每年以40%递增,2013年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争取到1123万元,2014年为1170万元,2015年达到1200万元。
好的政策需要认真落实来体现。图们市在落实兴边富民行动补助资金过程中,结合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为目标,精心谋划,按照“一镇一品”整合资金,确保项目落地一个富民一片。为使兴边富民项目更好地服务脱贫攻坚,今年以来,图们市对2016年全市兴边富民项目落实情况进行实地踏查,先后深入4个镇,对21个项目的落实情况予以查验,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同时,积极探索和创新资金“滚动发展”和“放大使用”模式,使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真正落到地、扶到户,助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在产业发展项目上,主要以委托承包经营方式,依托当地龙头企业或有充分经营能力的带头人带动当地贫困户,尽可能地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产生效益最大化,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石岘镇食用菌产业园区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该园区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坚持资源集中管理、生产分散经营、产品统一销售的发展思路,以最低价格向种植户提供原材料资源,公司按市场保护价统一回收产品,有效降低种植户的经营风险。贫困户根据自己的劳动力和技术水平,承包龙头企业菌棒,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并负责收购,农户承包一个大棚,年收入最高可达2万元。同时,产业基地还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贫困户可在产业基地打工挣钱,并能享受分红。为有力推动兴边富民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图们市制订《图们市兴边富民项目管理办法》,实行项目评审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安排部署兴边富民和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并形成由民宗部门负责统筹管理和监督,财政部门负责拨付和使用监管,镇政府负责项目实施、落实,村委会负责监督的管理机制,做到目标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为兴边富民和脱贫攻坚提供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