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财政事业结硕果 精心理财谱新篇

发布时间:2018/6/20

财政总收入从1988年的960.6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60294万元,增长了62.77倍,年均增长14.8%。财政总支出从1988年的3595.1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385850万元,增长了107.33倍,年均增长16.87%。

30年沧桑巨变,30载砥砺前行。一连串可喜的数字,昭示了伊通30年经济腾飞的高度和速度,彰显了30年伊通财政改革发展的历程和辉煌。

增收是财政永恒不变的主题。对于伊通这样一个经济总量小的农业县而言,增加财政收入尤为重要。全县通过兴财源、抓征管、重争取等方式,着力壮大财政实力。 建立“政府领导、财政牵头、信息支撑、齐抓共管”税收征管体系,强化项目带动,招商引资拉动,城乡经济推动,培育石油天然气开发,建筑开发安装及水泥加工等重点产业,增加税收收入。2017年全县地方级财政收入为42328万元,增幅在全省39个县(市)中排列中游,税收占地方级比重排在第13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上级补助资金299590万元,比2016年增长36.7%,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5850万元,同比增长28.1%,全县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发展为幸福伊通打下坚实基础。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预算支出管理,积极盘活财政存量,用好财政增量,确保把资金用在刀刃上。重点支持农村土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全县扶贫和环境治理项目资金优先拨付。2017年新增债券47200万元,保障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工作有序推进,推进伊通河改造、文化体育场馆、道路两侧硬覆盖、绿化亮化工程、电影院及北大桥两个广场建设、两桥新建三桥维修、棚户区改造及农村危房改造等重点工程,全县的城市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

民生让百姓享受财政的阳光雨露。2017年,全县民生支出348925万元,同比增长28.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90.4%,加大支农投入,玉米生产者补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等一项项惠农政策相继落地生根,给广大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县医院综合楼和民族医院综合楼等一大批县乡卫生医疗项目相继建成,新农合制度全面铺开,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解决。全县建立了民政救助,劳动保障 、医疗保险、教育补助、法律援助、残疾人保障等社保体系,让全县人民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

改革成为财政发展的力量之源。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到建立县乡财政体制,从地市管县到省管县,从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到实行部门预算,从会计集中核算到国库集中支付,从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到实行政府采购,从控制“三乱”到实行收入两条线财政管理,全县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推向纵深,日益完善,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百舸争流千帆竞,长风破浪正当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满乡财政人正戮力奋斗,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不断做大财政经济蛋糕,为全面建成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伊通谱写新篇章。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