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实施脱贫攻坚以来,市委组织部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严肃的政治任务和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精准施策、精准扶贫,对定点帮扶的老岭村,针对边远山村生存环境恶劣、贫困面广程度深、基础薄弱难度大、产业滞后层级低的实际,多措并举,精准实施,使贫困群众彻底摆脱贫困成为现实。
全市实施脱贫攻坚以来,市委组织部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严肃的政治任务和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精准施策、精准扶贫,对定点帮扶的老岭村,针对边远山村生存环境恶劣、贫困面广程度深、基础薄弱难度大、产业滞后层级低的实际,多措并举,精准实施,使贫困群众彻底摆脱贫困成为现实。
一、建立机制求实效
一是领导高位推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高海珠多次带领机关干部到老岭村调研指导,把脉会诊,提建议、指方向,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并制定了《市委组织部2016——2017年对老岭村帮扶规划和实施方案》。二是明确专人负责。成立扶贫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老岭村驻村扶贫,建立了定点扶贫有效的联系沟通机制。三是分类设立小组。市委组织部扶贫领导小组按处室下设13个扶贫协作组,分别与各贫困户结对,13个扶贫协作组立足自身优势,结合帮扶实际,开展不同形式的帮扶工作,办了一大批好事、实事。
二、分类施策保精准
针对不同贫困群众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设计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路径,科学确定脱贫时间、脱贫进度,制定了“4防5步6法”脱贫路线图。“4防”:防止给一把钱就了事,既要输血,还要造血;防止“花钱养懒汉”,让懒汉不再懒;防止大忽悠,搞好精准扶贫;防止新的不公,严格扶贫标准和对象。“5步”:摸清底,建台账,到人头,给支持,抓落实。“6法”: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找出6个脱贫致富办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无缝对接、精准扶贫。
三、夯实基础促发展
老岭村在交通、通信、安全饮用水等方面十分薄弱,破除发展瓶颈,增强综合实力,基础设施要先行“脱贫”。市委组织部积极协调各方,2016年,为老岭村争取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帮助村里新建水泥巷路2290米,边沟1706米,排水管396米,围栏5614米;新建30吨蓄水池、水源井、阀门井各3个,管道1.3万米;新建文化广场1000平方米,配套文化娱乐设施14件;修缮改造危房1户60平方米。截至2017年7月,正在开工建设的有13公里主干路建设、5公里电话和宽带建设、4个社安全饮用水改造工程和环境治整治,夯实可持续脱贫和其后续发展的基础。
四、产业带动拔穷根
要想拔掉“穷根”,必须发展产业。老岭村地处深山林区,生产和运输成本都比较高,但同时这里的早晚温差比较大、水资源比较好,为发挥优势,市委组织部不惜借助各种资源,解决老岭村发展起步难题,打通发展路子,实现劳动力就地就业创业,促进共同致富。一是增益传统产业,即灰苏子种植,在种植技术和销路上下功夫。2016年,在苏子价格急剧下滑的情况下,市委组织部积极联系吉林市沃达食品有限公司,在不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况下,省去中间小贩环节,由公司以每斤高于市场0.2元的价格直接收购,困难户人均额外增加收入500余元。二是发挥自然优势,发展适合地域特点的黑木耳产业。2017年3月,市委组织部与吉林市国投公司经过调研,了解到黑木耳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和出口商品,因黑木耳忌高温、高湿的特性,综合考虑老岭村地理气候等因素,确定了黑木耳产业带动的发展思路和扶贫资金政府主导权+经营主体承包权+贫困户收益权+村集体所有权的“四权明晰”资产收益扶持思路。吉林市国投公司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费用30万元,并担保垫付菌袋、菌种成本费用108万元,村集体成立合作社以土地入股,设备及土地归村集体所有。经营上,对外招投标承包经营,承包费即村集体与贫困人口收益。同时,与吉林市国投公司下属参股企业吉林黑尊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合同,并由该公司负责集中制包、消毒、接种和养菌。菌包制好后,发放到合作社,承包户负责下田、培管和采收等生产环节,以降低在种植技术上的风险。2017年5月,已成功对外发包,仅此一项村集体收入突破10万元。同时,可直接带动本村100余名劳动力就业增收。三是参与其他项目,借助外力实现增收。老岭村没有适合规模养殖的可开发土地资源,我们依托红石镇与桦甸市金牛牧业黄牛养殖项目,以脱贫基金贴息贷款入股分红,项目达产后,可带动老岭村22户36人实现脱贫,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五、打造队伍惠长远
发挥组织部门自身优势,突出扶志扶人,打造一支永远带不走的致富队伍。“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如果自身没有发展意愿,帮扶效果只是暂时的,只要输血的“针头”一拔,还会返贫。在村“三委”换届时,我们立足村情,因势利导,从好人中选能人,建立起一个经验丰富、团结协调、战斗力强的支部班子,为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村支部号召全体村干部和部分党员义务施工,对徐家社贫困户冷登林家庭危房进行了翻建维修;为提高村民致富本领,4次邀请吉林市农村实用型专家潘淑红、姜思坤等专家到村指导黄牛养殖、黑木耳种植技术,受益村民达70余人,直接帮助刘忠江、刘焕红等贫困人口15人通过劳务就业实现脱贫,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在党员发展、致富带头人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发现、培养上,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名,培养致富带头人2人,4位年轻村民被纳入“桦甸市乡土人才库”。
老岭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贫困人口124人。2016年,通过帮扶脱贫的贫困户43户、贫困人口88人,分别占比为68%和71%,贫困发生率从14%下降到4%。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6万元,增幅21%,并基本具备八有特征。截至2017年7月,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