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前锋社区“新时代传习所”开展学习活动,学习“习近平的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社区在职党员和辖区党员、群众30余人参加了学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执政为了谁,执政依靠谁,如何执好政掌好权等重大课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包含诸多关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论述,在政治理念方面,赋予了人民主体地位以全新内涵,逐步形成和确立了自己的人民主体地位思想。对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开创中国现代政治生活新气象、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党的十八大后的首次公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鲜明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篇1500余字的讲话,19次提到“人民”二字。在接受外国记者专访时,他深情地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讲话中提到最多的就是人民群众,在基层调研中接触最多的也是人民群众,在决策部署中关注最多的还是人民群众。这一重要理念与我们党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执政的根本价值追求一脉相承,同时又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和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的为民理念,就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就要“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利益的关系,切实把人民群众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就要做到“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从这些质朴无华的话语里,我们不仅能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黎民、心忧苍生的情怀,更能体会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重心进一步由侧重国家、集体到更加关注群众个体、关注弱势群体的回归。纵观十八大以来的各项举措,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到深化改革激发民生红利,再到全党上下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群众观念、人民至上的为民理念可以说是一以贯之。坚持这一理念,国家、民族和每个人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必将更加密切,党的执政基础必将更加牢固。
第二,植根于人民,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的核心是“为民”, 即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无论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群众路线都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这条党的“生命线”、“根本工作路线”。 在几十年的工作岁月里,他始终践行着这样的群众观,并把其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出发点和落脚点。他时常出现在田间地头,深入群众,了解民声,与百姓促膝长谈、与群众同甘共苦、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2012年岁末,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阜平县看望困难群众。他在讲话中强调,“对于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心、格外关爱”。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利,与群众同甘苦,放下架子,从思想和情感深处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在与群众的近距离接触中增进感情,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也正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紧紧扭住反对“四风”,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对解决民生问题的原则和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系统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政绩观,教育广大党员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提出“衡量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发展观的标准是能否坚持求真务实,为人民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尽心竭力解难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树政绩的根本途径是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脚踏实地工作,领导干部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他还强调,“要把中央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要更多关爱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有困难的群众,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第四,努力实现共享人生精彩的中国梦。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理想中国价值追求的深刻阐释,以其通俗的形式和清新的理念迅速得到中国社会认同,成为激荡神州大地、承载亿万海内外中华儿女理想追求和责任重托的热门词汇。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此后又多次对“中国梦”进行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可见,中国梦归根结底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必须要紧紧依靠人民才能实现。同时,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实实在在地解决民生问题,为人民谋福祉,使人民都能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都能获得质量相对高的公共服务,都能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阐释体现了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自觉,对凝聚民族力量、引领社会共识、激励全体人民努力奋斗具有重要意义。